中国铸造协会大学堂

 

一、项目简介
  中国铸造协会大学堂是中国铸造协会为广泛培养中国铸造行业实用型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而开启的线上线下教学工程,设有铸造工程师和铸造工两个系列,由中国铸造协会颁发证书。大学堂自2023年启动培训以来,依靠设置在全国的地方分中心,每年为铸造行业培养数以千计的铸造工程师和铸造技师。
  目前大学堂已经上线的培训科目按照工艺分为:铸铁黏土砂工艺、铸铁树脂砂工艺、砂型铸钢工艺、压铸工艺、消失模V法实型铸造工艺、熔模铸造工艺课,面向全国铸造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招生。


二、学习方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学员报名缴费后,由中国铸造协会工作人员为学员开通学习账号。学员需在开通学习账号后3个月内完成所有线上课程学习及考试。学员可免费参加一期中国铸造协会大学堂总部和大学堂地方分中心组织的线下答疑辅导。


三、考试环节
  线上视频课程学习达到总学时80%,即可进入线上理论考试环节。
  报考铸造工系列证书:包括线上考试和实践考试。理论考试通过后,再由当地分中心提供实践成绩可申请铸造工系列证书。申请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证书还需要参加专家答辩。
  报考铸造工程师证书:助理工程师及工程师级别申报,线上理论考试通过后,由中国铸造协会颁发铸造工程师系列证书;报考高级工程师,除通过理论考试外,还需通过中国铸造协会组织的高级工程师专家答辩才可获得证书。


四、课程特色
  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应用融合。工程师和铸造工系列培训课程以满足各铸造工艺生产实际需要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理论知识与现场实操演示、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铸造工课程注重实际操作演示,通过学习能够让零基础的工人进厂就能上岗,让在岗工人操作更加规范;铸造工程师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升铸造工程技术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线下答疑指导精选高水平高校老师和具有丰富铸造现场经验的铸造总工、铸造大工匠、卓越工程师组成高规格师资团队,确保培训质量。
  
五、招生对象
  工程师系列:铸造企业在职技术人员和具有本科学历的社会生源;铸造工系列:铸造企业在职工人、职业院校在读学生、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力的社会生源。


六、学时及学费标准
  各课程学时及学费标准见下表。

工艺

工程师系列学费(单位:元/人)

铸造工系列学费(单位:元/人)

铸铁黏土砂

5000

2000

铸铁树脂砂

5000

2000

砂型铸钢

5000

2000

压铸

5000

2000

消失模V法实型

5000

/

熔模铸造

5000

/

 

  说明:
  入厂实习原则上收取实习费500元/人/次,根据实际地方分中心情况调整;铸造工现场实操考试原则上收取考试费500元/人/次。
  缴费账户:开户名称:中国铸造协会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北京四道口支行
  账  号:0200049309014401304
  (付款时请备注大学堂培训)

 

七、报名方式
  学员报名可联系中国铸造协会设置在全国的地方分中心报名。企业属地省份没有分中心的,可直接联系中国铸造协会大学堂总部报名。

中国铸造协会大学堂分中心联系方式

序号

大学堂地方分中心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

辽宁省分中心(辽宁省铸造协会)

刘 越

13940062930

张玉波

15840003493

2

广东省分中心(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

陈铭亮

13790088173

林 俐

13928292113

3

宁波市分中心(宁波市铸造行业协会)

余秋芬

18758434193

叶景美

15957496791

4

苏州市分中心(苏州市铸造协会)

易则天

13706215196

喻 真

13706215196

5

常州市分中心(常州市铸造协会)

朱万柳

13376259795

徐 广

13921222608

6

晋城市分中心(晋城市铸造协会)

王 平

13934321118

侯老师

15835608937

7

压铸分会分中心(中国铸造协会压铸分会)

钱 明

13801942534

黄亚伟

13381183809

8

马鞍山市分中心(马鞍山市铸造协会)

杨道生

15305551169

代家珺

18355432962

茅 凌

15649868520

9

嘉禾县分中心(嘉禾县铸造协会)

李南湘

18175735558

黄 丹

18073506965

10

宁夏分中心(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杨朋利

15693362401

11

香港分中心(香港铸造业总会)

张 沛

13600142814

12

山东省分中心(山东省铸造协会)

张 江

13583121158

滕 萍

18764119207

13

安徽省分中心(安徽省铸造协会)

吴孝庭

13965142196

14

浙江省分中心(浙江省铸造行业协会)

杨春帆

15805710018

陈 珺

13588189958

15

河南省分中心(河南省铸造协会)

孙惠玲

0371-63695233

16

湖北省分中心(湖北省铸造协会)

万安元

13907154791

李 黎

13437294656

17

河北省分中心(河北省铸造协会)

杨会军

13933133013

18

吉林省分中心(吉林省铸造协会)

孔凡奇

13943179217

19

山西省分中心(山西省铸造行业协会)

王广业

13703594116

20

湖南省分中心(湖南省铸造协会)

刘启林

13873157726

21

江西省分中心(江西省铸造协会)

肖 华

15350123333

22

江苏省铸造学会分中心(江苏省铸造学会)

杨燕星

17384438258

王文霞

15205191952

23

云南省分中心(云南省铸造协会)

牛文峰

13577031411

24

无锡市分中心(无锡铸造协会)

邓贵云

13915320638

25

四川省铸造协会分中心(四川省铸造协会)

刘余松

18011670181

26

南京铸造协会分中心(南京铸造协会)

董寅生

13382045818

27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分中心(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张战英

13032960194

 

  中国铸造协会(大学堂总部)联系人:
  景立文:13910237601(微信同步)
  岳雨淼:18501983097(微信同步)
  蔡 鹤:18501980812(微信同步)


八、证书介绍
  由中国铸造协会颁发工程师系列和铸造工系列证书,证书在中国铸造协会官网上可查询。
  证书类别包括:
  工程师系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铸造工系列: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

  
          工程师证书                          铸造工证书

 

九、各工艺课程主讲老师
  (一)黏土砂铸铁
  1.黄天佑:原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专攻造型材料技术,在造型材料技术的研发和造型材料检测仪器的研制中获得多项部级和国家级科技奖励,出版了7本专业著作。曾任中国铸造协会副理事长、副秘书长、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参加制定“铸造行业准入制度”“河北泊头铸造行业规划”“‘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铸造行业发展规划”等;目前还担任国家开放大学铸造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刘金城:清华大学硕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机械系讲师,铸造实验室主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科学中心研究员英国Russell Ductile Iron技术经理,SinterCast销售总监(中国),高级技术顾问。参加中国国家六五、七五攻关,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英国国家工程及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科研项目。参与若干国家标准制定工作。曾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项;发明专利一项;清华大学奖励若干项;国家星火奖;辽宁省级科技成果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
  3.王伟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中国铸造行业智库专家,浙江省铸造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浙江省铸造行业协会铸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重汽集团科技专家。参与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国家双高专业群、国家资源库、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铸钢件铸造技术》等重大项目建设。指导学生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一、二等奖。
  4.莫俊超:中国中车资深技能专家,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2019年全国铸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国家级竞赛)决赛熔炼组第一名,被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9年被评选为“中国铸造大工匠”,第六届、第七届全国铸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熔炼组裁判组组长。
  5.刘金海: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铸造合金的教学、科研与开发。曾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4项,获得全国铸造行业创新成果1项,全国铸造装备创新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150余篇。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第11届委员会常务理事、天津市铸造学会秘书长、《China Foundry》杂志编委、《铸造》杂志编委、《铸造设备与工艺》杂志编委、《现代铸铁》杂志编委、《铸造工程》杂志编委。
  6.胡建君:高级工程师,原清华大学沙河机械厂厂长,中国铸造协会专家中心智库专家,国家开放大学铸造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特聘专业负责人、客座教授,中铸协铁合金分会专家组成员,京津冀鲁铸造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长期从事铸造专业科研教学、铸造一线的生产实践以及铸造企业顾问工作。主持或参与众多铁路、汽车、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有关铸件的研发和批产,主持或参与多项行业标准的制订。机械工业人才评价高级考评员,第五至八届全国铸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总裁判长。
  7.韩小峰:教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及铸造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8.田志明:原西安电炉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兼任:陕西电源学会常务理事、感应加热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业电源》感应加热电源技术专题主编;西安电源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感应加热理论研究、感应加热电源和控制系统及设备的开发设计,拥有发明和实用专利40多项。
  9.李云虎:中共党员,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曾获国家技术专利15项,全国、省、市技术进步表彰奖励20项。先后获得济南市青年技术创新能手、济南市第八批突出贡献技师、济南工匠、济南市创新能手、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济南市劳动模范、齐鲁工匠、山东省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轻工行业首席技师、山东省五金行业金牌工匠技师、山东省劳动模范,中国铸造大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兼职中国铸造协会管件与阀门铸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山东省金属制品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专家。
  10.刘常维:无锡市金义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成果:2002年论文《15t/h冲天炉长寿化改造》;2010-08-04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受火花台电磁干扰的直读光谱仪测量;2012年DF-200直读光谱仪获2012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二)树脂砂铸铁
  1.张本水: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工程师,长期从事铸造用树脂、熔炼材料等产品的技术工作,在《铸造》、《铸造技术》、《铸造工程》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审核多项国家标准,并多次担任中国铸造协会举办的国家铸造技能大赛的裁判员。
  2.李长龙:原山东建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山东省铸造协会专家,第三、四、五、六届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铸件形成理论,铸铁物理冶金学,铸铁、铸钢、铸造有色合金及其熔炼,材料成型与失效分析,铸造合金熔炼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其中冲天炉专利被评为山东省专利二等奖,山东省优秀发明家。主持制定了山东省2项标准:冲天炉金属炉料耗焦限额标准,化铁炉耗能标准,该标准现正在使用中。获得济南市第三批泉城学者称号,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机械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实验教学三等奖2项。编写教材和手册6部,发表论文30余篇。
  3.张 杰:山东工业大学机械工程材料专科专业,中国铸造协会首届全国卓越铸造工程师、铸造高级技师。现任山东汇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工。创造了多项先进生产操作法,获得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在国家期刊和行业杂志发表论文5篇。连续两届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铸铁分会委员,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工作。曾获:第九届山东”发明创业奖”优秀奖,市级最佳发明奖,莱芜市优秀专利发明人,莱芜工匠、莱城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泉城首席技师、省五一劳动奖章。多项市级科技进步奖,一项省级优秀新产品三等奖,两项省级优秀成果一等奖。
  4.辛啟斌:东北大学教授,辽宁省铸锻行业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省老教授协会理事,在《铸造》、《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铸造技术》、《东北大学学报》、《材料与冶金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材料成形计算机模拟》、《金属液态成形工艺设计》书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发明专利2项(ZL2005 1 0045639.2、ZL2016 1 0568895.8)


  (三)压铸工艺
  1.卢宏远:博士,研究员。从事多年压铸科研及技术方面的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业技术书籍1部。近年从事现代压铸机及先进压铸技术的交流及推广工作,致力推动压铸技术进步。
  2.邢敏儒:中国一汽教授级高工,高级经理。中国铸造协会,铸造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铸造》杂志编委在一汽从事有色合金和特种铸造行业30年,在有色合金材料,工艺,模具,设备等领域,多次完成新项目开发,质量攻关,新厂建设等任务并获奖。在职期间,曾由国家经委1988年派出美国克莱斯勒压铸厂访问学者两年,一汽派驻德国皮尔博格压铸厂项目一年,一汽合资汽车发动机国际先进铸锻项目负责人6年。了解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擅长专业英语,德语。退休后在一汽铸造公司任高级顾问,同时在加拿大EXCO德国FESTO,广东鸿特,东莞鸿图等压铸厂做技术顾问。
  3.贾相武:原一汽集团铸造公司模具设备厂模具设计组长,高级工程师。担任中信集团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院模具研制中心设计科长、应用技术科长、技术副经理。多年从事铸造模具设计工作,一直致力于压铸模技术研究,参加过国家及省多项重大项目,在压铸模具结构设计上多项创新,解决了多项疑难问题。
  4.顾建华:广东鸿图研究院高端模具设计与制造研发中心高级研究员。从事压铸模具设计、制造行业20年,在模具材料,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压铸工艺方面,多次完成新技术开发任务。先后发表专利、论文30余篇。在多家大型压铸、模具企业担任技术领头人,涉及汽车领域,航天航空领域等。曾外派德国模具公司HECK-BECKER参与汽车轻量化结构件模具的设计、制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接触汽车轻量化结构件(高真空模具)的技术人员,现主导大型一体化压铸件模具的设计开发任务。
  5.汪学阳:广东鸿图(南通)模具有限公司总监,广东鸿图研究院高端模具设计与制造研发中心主任研究员,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第五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先后任压铸工程师、设计工程师、产品技术开发主任、技术开发经理、模具总监,深耕铝合金压铸产品、工艺、压铸模具、设备等领域。在职期间承担省市级研发项目7项,获得科技进步奖11项,先后获发明专利授权13项,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3项,发表论文近20篇。
  6.郭长胜:济南慧成铸造有限公司厂长、集团公司压铸事业部部长。在高压压铸领域工作20年,精通压铸生产管理、压铸件开发/结构设计、压铸机、压铸工艺、压铸模具、合金材料等。完成多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参与上百项压铸件开发与压铸模具设计,多年来全面参与铸造管理与质量改进工作。获得:省、市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科技成果奖、优秀科技创新项目、“QC一等奖等。
  7.刘兴富:中信戴卡工程技术研究院压铸专家。曾于一汽铸造公司铸模厂从事模具设计工作,完成设计各类铸造模具两百余套;现受聘于中信戴卡,从事压铸件设计及压铸工艺开发工作,完成了国内外几十个品种的汽车压铸件优化及压铸工艺开发策划工作。擅长汽车发动机及变速器动力系统铸件的工艺开发及模具设计。
  8.吴新陆:原上海新艺有色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压铸模设计,数次去欧美学习。获多项全国展会奖项、市科技奖和联合国中国分部奖。参加多本压铸书籍编辑。获多项专利。常任压铸培训讲师,曾去芬兰讲课。任压铸分会专家委主任、上海压铸协会付理事长、秘书长、咨询负责人,现任苏州压铸协会付理事长、专家委主任。


  (四)砂型铸钢工艺
  1.郝施奇: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现任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工艺技术部书记兼副部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中车级技术成果11项,发明专利3项,撰写论文及参与著作5项。曾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第五届天阳杯全国卓越铸造工程师、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殷亚军: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铸造数值模拟与工艺优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欧盟“地平线2020”子课题、“两机专项”子课题等国家级及航空航天重点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7篇。获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22项,参与编写著作2部。作为骨干研发人员,将国内铸造领域最具影响的仿真分析系统之一“华铸CAE”系统版本由10.0研发至12.0,在国内外100多家单位得到了广泛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
  3.李金月:就职于河北北方铸业有限公司。从事砂铸工艺、热芯工艺和冷芯工艺的设计开发工作,熟悉各项工艺的产品开发流程和现场生产情况。擅长模拟软件的应用,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校正模拟参数,提高模拟准确性。
  4.李 伟: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中车资深技术专家。在铸钢件工艺开发及材料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主持、参与多项高铁关键铸钢零部件的科研项目获中国中车及江苏省科技项目奖。发表科技论文2篇,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多项。
  5.肖海波: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中铸协特聘讲师。熟悉覆膜砂壳型铸造与熔模铸造生产工艺流程以及产品工艺设计,在汽车零部件、热处理工装等铸件生产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球墨铸铁精铸生产技术”、“废钢级配精铸高强高韧钢生产技术”分获东风汽车公司专有技术,核心级。以第一作者分别在《铸造》、《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等杂志上发表金属材料及铸造工艺研究的专业论文5篇。
  6.周宇航:高级工程师,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铸锻分厂技术部部长,高级工程师,擅长铁路铸钢件相关技术。曾获“齐齐哈尔市高层次人才、齐齐哈尔市优秀青年人才、齐齐哈尔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荣誉称号。
  7.于普明:高级工程师,现任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铸锻分厂质管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在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铸锻分厂从事铸造工艺及质量管理工作,负责质量机制营建、质量体系管理、质量活动开展等工作。发表《关于“零缺陷”质量管理的思考》等管理论文12篇,撰写《降低CA-3车钩废品率》等质量管理成果18项,先后荣获国家级、行业级、省级一、二等奖项。
  8.李 日:中国中车集团齐车公司高级工程师,中国中车集团技术专家,从事冶炼工艺工作,擅长低合金铸钢新钢种研发及电炉炼钢冶炼工艺设计,获中国铁道科技奖等省部级奖项5项,发表论文十余篇,齐齐哈尔市优秀青年人才。


  (五)消失模V法实型工艺:
  1.李立新: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中国铸造协会消失模V法实型分会秘书长,河北省铸锻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省材料近净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员。参与制定消失模铸造行业标准6项,出版教材论著5部,发表论文近50余篇,获河北省自然科学奖等。研究方向为消失模铸造工艺、消失模铸造设备与自动化等。
  2.戴东丽:浙江杭州人,化学分析专业。现任浙江凯斯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总监。2012年组织参与《消失模铸造材料STMMA可发性共聚树脂》行业标准制定,2020《消失模铸造模样材料 STMMA-FD可发性聚苯乙烯共聚颗粒》企业标准的制定。2017年发表论文《浅谈STMMA珠粒挥发份和白模尺寸稳定性》。
  3.余 雷:高级工程师,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铸锻厂主管技术,企业高级培训师,主要负责铸造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以及铸造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从事铸造三十多年来,为企业先后培养了近百名工艺技术人员,技术成果项目先后获厂科技进步奖成果一等奖10余项,二等奖几十项。曾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工业车辆创新产品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成果多项,主持开发的省级新产品10余项,学术刊物发表文章10余篇。
  4.闫 旭: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工装备技术部部长,高级工程师,从事V法铸造15年。先后为丰田、小松、约翰迪尔、三一、中联等国内外工程机械客户主导开发300余种铸件新产品,多次到欧洲、北美、日韩等20余国机械行业的客户以及国外先进铸造厂拜访学习;发表技术实用专利10项,发表铸造专业论文9篇。
  5.杨长春:男、中共党员、1982年8月出生、高级工程师青岛盛美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长期从事V法铸造装备的设计、选型和产品研发工作,可为铸造项目提供总体规划、设计,提供从铸件到产品的整套方案咨询服务
  6.张海勋:河南科技大学机制工艺与设备、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工程师。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消失模与V法铸造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铸协铸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铸协消失模V法实型铸造分会会员、中铸协铸造材料分会会员、中铸协铸造砂分会会员、中铸协轨道交通铸件分会会员。一直在天瑞集团铸造有限公司从事铸钢产品工艺设计和工艺、技术的管理工作,尤其是V法铸造工艺的研究和应用等。
  7.马红兵:任职: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工程研究院铸造工艺高级工程师中国铸造协会消失模V法实型铸造分会专家组成员。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塑性成型及设备专业本科工学学士。2006年4月实型铸造培训(清华大学)。擅长领域:消失模铸铁、铝合金铸造的工艺技术、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从事铸造专业技术和生产管理20年
  8.张光波:2006年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洛阳刘氏模具有限公司担任技术部长7年,目前主持销售部工作。2020年参与《消失模铸造用模样成形模具》国家标准制定,在2020年颁布实施。一十九至二十七届消失模铸V法实型铸造技术年会,发表消失模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论文,并被收录到大会论文集。《铸造》、《洲际铸造》、 《消失模与V法铸造》等杂志发表消失模模具技术论文。抖音、视频号讲解《消失模模具选择100看》。
  9.陈光云:毕业于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铸造方向),曾就职于山东省淄博蠕墨铸铁股份有限公司,主导承担应用消失模铸造工艺开发RT340材质7.63米焦炉配套设施的项目并通过国家技术鉴定。现任随州市开元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主要研究消失模铸造工艺及原辅材料。十余年来,走访了国内大部分消失模铸造企业,组织、参与各类培训和技术交流百余场,协助消失模铸造企业新产品开发和精细化生产。
  10.刘 涛:北京天哲消失模铸造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铸造协会理事、中国铸协消失模V法实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铸协铸造装备分会理事、中国铸协环保与安全分会理事。长期致力于消失模铸造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消失模铸造设备开发与制造、消失模铸造工程设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发表论文十数篇,曾获得“北京市通州区科学技术三等奖”。


  (六)熔模铸造课程专家介绍
  1.周泽衡:1956年毕业于汉口机器制造学校铸造专业,曾在武昌造船厂、武汉市机电局、武汉精密铸造厂、武汉市机械工艺研究所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自1959年始一直未间断的耕耘在精密铸造生产和科研上,曾任武汉精密铸造厂任技术副厂长,后在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任精铸工艺研究室主任。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是《艺术铸造》和《熔模精密铸造手册》的副主编,是中国铸造协会首个分支机构“精密铸造分会”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并担任秘书长至2010年,曾一直在精铸分会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精铸技术培训班中任教,为精铸行业的技术交流、人员培训和技术咨询作了大量工作,广受精铸企业的欢迎。
  2.潘玉洪:辽宁省丹东市人,1967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高级工程师。曾担任大中型企业主要负责人二十余年,扭亏多家企业;受到市政府嘉奖。多次出国商务谈判,圆满完成预期目标。编著、参编、合编《熔模铸造缺陷图册》、《熔模铸造缺陷手册》、《熔模精密铸件缺陷成因与防治》等4本书,及团标资料7册。起草一机部标准JB/ZQ6001-81;起草GB/T 45164—2024熔模。铸件缺陷分类与命名。组织精铸分会编写了七部团体标准,正在编写的团标7项;发表了近二百篇科技论文。现受聘中铸协专家库成员、精铸分会顾问;中铸协职教中心培训讲师等。
  3.张 耘:1988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二系铸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曾工作武汉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并被派往清华大学,合肥工大等进修精密铸造工艺。1992年就职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任精铸工艺研究室主任并获高级工程师职称,2002创建武汉中精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同时担任中国铸造协会兼职副秘书长及中国铸造协会精密铸造分会秘书长。
  4.周建新: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中国铸造协会模具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理事长。“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武汉楷模”、“荆楚楷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行业学/协会一等奖3项、湖北专利奖金奖1项。
  5.荆 剑:北京科技大学铸造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泰州鑫宇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6.姚建省:博士,研究员。从事精密铸造陶瓷型壳/型芯材料研究与工艺开发10余年,在该领域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国防/国家专利10余项,主持编写陶瓷型壳/型芯相关集团标准20余项。专业方向及荣誉:高温合金精密铸造专业方向。近几年主要承担了工信部“高质量发展”、集团创新基金、重点实验室基金、商发专项等科研课题。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集团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中国材料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等荣誉。
  7.海 潮: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曾就职于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现任中国铸造协会精密铸造分会副秘书长;中铸协第九届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熔模精密铸造技术工作,在定向凝固复杂空心叶片制造技术上有较深造诣,特别擅长陶瓷型芯制造工艺技术。曾经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1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囯防专利20余项;荣获中航工业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一次、航空报国奖一次。
  8.杜孔明: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湖北省产业教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特聘教授;曾任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国铸造协会副会长/副监事长;现任中国铸造协会专家委副主任,中国铸造协会精铸分会终身顾问。从事精密铸造技术改善创新研究与实践四十余年,尤其擅长精铸轻量化技术与高效精益生产的研究与推广,创建了传统精铸工艺/产品/市场迭代升级体系。曾获得东风公司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三项,国家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和湖北省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各一个。主持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三项。
  9.蓝 勇:现就职于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材料工程硕士学位,现任DFIC工艺首席师一职。正高级工程师,东风汽车公司一级人才库人才,先后从事铸造工艺设计、结构CAE模拟、铸造CAE模拟、工艺质量管理和新工艺新材料研发等工作。曾荣获“红雀”杯“全国卓越铸造工程师”称号。负责和参与的10余个项目荣获东风公司和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

 

证书查询

  • toolbar
    返回顶部